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,全国各级广电媒体以抗战主题精心策划、展开丰富多彩的创作,涌现出一大批重点主题的精品力作。本文重点观察部分省级广电媒体从宏大叙事转向个体记忆、情感共鸣与年轻化表达,广泛采用4K/8K、VR/XR、AIGC等新技术修复历史影像、增强沉浸体验,并通过多平台联动、大小屏共振、线上线下融合实现破圈传播。这些创新实践不仅重塑了抗战记忆的现代表达,更在重温历史的过程中强化了集体认同和价值引领,彰显出主流媒体在重大主题宣传中的传播力、引导力与影响力。今天刊发下篇《技术为笔,历史为墨:多省广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创作的多元探索》
2025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,全国各省市广播电视台立足地域历史资源与媒体特色,以技术革新为引擎、以内容创新为核心、以情感共鸣为纽带,推出了一批兼具思想深度、艺术水准与传播力影响力的抗战主题作品。 湖南: AI赋能抗战微短剧, 开创历史叙事新范式 湖南广电坚持“新闻立台”宗旨,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,相继推出系列报道《挺起不屈的脊梁》《铁骨湘魂》《永远炽热的血脉》、系列专题节目《铁证》、微纪录片《永不尘封的档案》、音乐纪录片《歌词里的抗战——四万万歌壮河山》等作品,弘扬伟大抗战精神,反映新时代山河巨变和人民群众对英烈的深切缅怀,展现了主流媒体在重大历史节点中的责任担当与创新实践。 8月起,湖南卫视、芒果TV启用全新呼号“山河不忘,青春敢当” 此外湖南卫视、芒果TV还推出4集抗日主题微短剧《坐标》。剧集创新运用AIGC技术,以1942年日军“五一大扫荡”为背景,演绎了八路军指战员周秀兰与日军专家三井秀赖的生死较量。 首部AIGC抗战微短剧《坐标》 首部AIGC抗战微短剧《坐标》。这部无真人出镜、无实景拍摄、无动捕的纯AIGC自制微短剧,依托自研“山海AIGC平台”,实现了从剧本生成到视频制作的全流程AI化,将剧本创作、分镜设计、视频渲染等环节效率提升80%,其工业化流程为历史题材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复用的技术模板;不仅以4K超高清画质还原历史场景,实现历史线与现代测绘场景的像素级融合,更能将情感价值转化为视觉语言、通过算法精准捕捉精神内核,为微短剧赛道树立了技术标准化+情感价值锚点的新范式,充分激活了红色基因的时代生命力。 湖北: 人物建模+场景复现, 打造红色记忆新体验 湖北广播电视台特别推出《共和国不会忘记》AI红色人物系列短片。聚焦湖北抗日主战场,从共产党员到国际友人,从学子投笔到贤达抢运,中华儿女共赴国难,共同构筑起坚固的防线,用热血和勇气书写不朽的抗战篇章。 AI红色系列第一集:《长阶尽处·何功伟》 《共和国不会忘记》系列短片最显著的技术特色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全方位、多层次应用。短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重现了武汉烽火连天的战争环境,让观众仿佛身临其境;通过先进的AI建模和动画技术,让历史人物“复活”,以逼真的形象和声音讲述自己的故事,显著增强了节目的沉浸感和感染力。这种“技术+内容”的深度融合,不仅改变了传统历史纪录片的呈现方式,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历史叙事与接受方式,让抗战历史以更鲜活、更互动的方式抵达当代观众心灵。 上海: 大小屏幕跨场景交互, 全球传播网络全覆盖 上海广播电视台以“历史纵深、时代价值、国际视野”为核心,精心打造了17个融媒直播、特别节目及系列短视频、专题纪录片,以多元化内容类型和全媒体传播渠道解码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。 《“不容忘却的伟大胜利”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特别直播》 从内容形态上看,上海广电的抗战主题宣传呈现出品类丰富、层次分明的特点。电视端推出6小时融媒直播《山河作证》,联动全国21省接力直播抗战遗址;移动端通过《AI“再现”上海抗战人物》等互动产品吸引年轻用户,地铁移动电视延伸至城市公共空间。纪念晚会《正义必胜》全网播放量超7亿次,情境表演《窑洞与战壕》等艺术表达引发情感共鸣。线下活动如四行仓库光影音乐会,推动历史记忆的立体化传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