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骁龙峰会首日,成为AI(人工智能)的“论道场”。高通公司总裁兼CEO安蒙在美国夏威夷会场阐述驱动AI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,高通公司首席运营官兼首席财务官Akash Palkhiwala在北京会场讲述边缘AI的三个新领域,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、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(AIR)院长张亚勤介绍了AI大模型的五个发展方向。其中,AI智能体(AI Agent)成为高频名词,安蒙更是抛出了“Agent-centric(以智能体为中心)”的概念,直言智能体将成为智能体验的中心,并带来消费者设备选择、技术架构、APP工作模式的深刻变化。
安蒙阐述“以智能体为中心”
六大趋势驱动AI发展
在骁龙峰会的夏威夷会场,安蒙花了相当长的时间阐释推动AI发展的六个关键趋势,并表示:“六个趋势相辅相成,只要您认同其中一点,最终都会得出相同的结论——AI终将走向边缘端。”
安蒙讲述驱动AI未来发展的六大趋势
趋势一是人工智能成为全新的用户界面(UI)。从PC时代到智能手机普及的几十年,用户始终在适应和学习如何操作计算设备。在AI的赋能下,计算设备开始学习如何主动理解用户。当AI能够解析用户的语音以及用户所看见的事物、所处的情境,甚至用户输入的任何文字都能够被视为给大模型的指令时,人机交互的本质就发生了深刻变革。“这意味着用户界面走向‘以人为核心’,主动适应用户需求,并在用户所处的位置完成信息处理。由于用户界面始终与人同在,边缘处理能力便成为刚需。在AI时代,骁龙(Snapdragon)将始终伴随用户左右。”安蒙表示。
二是用户体验的核心已转向智能体AI。曾经,智能眼镜、手表、耳机等可穿戴设备主要作为延伸手机功能的载体。当AI能够理解人类意图,可穿戴设备就能够直接与AI智能体交互,重新定义移动体验。智能手机不会消失,但是我们将迎来以智能体AI为核心的时代。
“这将构成‘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系统’。由于AI智能体技术极具个性化,当这些(可穿戴)设备协同工作时,将创造出有史以来最贴近用户需求的技术体验。另外值得关注的是,在这种生态下,水平平台架构将优于垂直平台。因为用户早就有了偏好的眼镜、首饰和手表款式,其消费惯性早已形成。此外,应用程序也将进化成为‘智能体应用(agentic apps)’,具备预判需求、主动服务的能力。”安蒙说道。
三是计算架构迎来变革。 AI智能体将承载海量情境信息,包括记忆用户偏好、理解屏幕内容、解析视觉场景等,这需要打造智能体赋能的调制解调器、革新内存架构以突破内存和算力瓶颈,并为AI打造低功耗、高性能的处理器。“在AI无处不在、持续运行的场景下。系统需要理解用户的意图,在云端完成开发后,能直接在边缘侧简单运行,且必须具备情境感知能力。这正是我们的使命,也是骁龙即将开启的下个阶段,以符合预期的方式,通过技术升级实现AI愿景。”安蒙表示。
四是模型向混合架构演进。在AI技术迭代的过程中,无论是混合专家模型,蒸馏、推理机制、思维链等技术,或是改变模型架构的压缩与量化技术,都展现出模型集群正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协同工作的趋势。全球领先企业的主流模型已按照"云边协同"的理念设计,能够高效分配任务。云端承担摄入海量数据、模型训练与微调等任务,边缘侧则负责数据采集、实时响应、快速决策及模型优化,充分释放终端设备的计算潜力。
五是边缘数据相关性增强。当前模型训练主要依赖互联网上的公开数据,但随着新一代边缘设备出现,模型将理解用户的语言、文字、情境与视觉信息,未来用于训练的数据规模将让现有数据量相形见绌。“我们应该以‘动态自适应智能网络’的思维来部署AI,这个概念有些复杂,但这是我们正在构建的智能网络图景,其前景令人振奋。”安蒙说道。
六是未来感知网络。连接技术是云边协同的命脉,6G作为下一代连接技术,其设计初衷就是为云端与边缘设备构筑桥梁。6G不仅带来传输速率、带宽和数据容量的跃升,更是一个具备智能感知能力的网络,这对于边缘AI至关重要。连接边缘与云的智能网络,将催生全新的应用场景,不仅融合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,更将创造前所未有的体验。高通早已开始6G研发,正在为6G部署进行准备,预计最早在2028年推出6G预商用设备。
边缘AI的三个新赛道
高通公司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Akash Palkhiwala表示,高通正专注于边缘智能的三个新领域:个人AI、物理AI与工业AI。
在Akash的构想中,个人AI设备是眼镜、手表、吊坠、胸针或耳戴设备等可穿戴设备。此类设备能见你所见、闻你所闻,用户能够像与人对话一样同它们进行交流。它们不再是手机的配件,而是提供个性化AI体验的独立设备。他表示,全球领先的设备厂商正在采用高通芯片实现这种体验,期待与中国生态伙伴携手并进。
对于物理AI,Akash认为其首要应用是支持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,目前已经走向规模化应用,下一阶段则是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,可以将其理解为"如变形金刚般站立起来的汽车"。“我们会将为汽车领域开发的解决方案延伸至机器人领域,并已做好充分准备,期待与在座各位共同实现这一愿景。”Akash说道。
工业AI,则被他描述为“可能是最不被大众熟知但长期潜力最大的领域”。以零售场景为例,工业设备中部署了大量传感器,产生的海量数据却尚未被有效利用。“摄像头就是个典型例子,为何不在每个摄像头上部署AI,实时分析数据流并做出决策?这仅仅是一个开端。未来每个工业边缘设备——无论是制造工厂、配送中心还是零售场景中的传感器,都将具备AI能力,我们愿在此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。”
Akash宣布AI加速计划
面向中国势头强劲的边缘AI市场,Akash现场宣布启动"AI加速计划",携手中国生态伙伴从三个维度扩展边缘智能应用。一是在智能手机上实现更多AI赋能的功能和优化;二是将智能体AI的体验引入更多终端;三是与中国的模型提供商和开发者合作,共同推动更多AI应用案例的探索与落地。来自GTI(TD-LTE全球发展倡议)、中国电信、中国移动、中国联通、小米、荣耀、vivo、OPPO等国际组织和企业的代表共同上台见证。
AI大模型的五个发展方向
AI大模型正在快速演进,并重塑产业结构。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、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(AIR)院长张亚勤指出,AI大模型有五个发展方向。一是多模态智能,包括语言、文字、视频,激光雷达点云、三维及四维的时空信息,以及蛋白质、细胞、DNA等生物信息,都属于不同的、可以符号化的模态;二是自主智能,也就是智能体。给予智能体一个目标,它可以自主规划路径,在开发代码、调动工具、优化路径的过程中不断试错、升级,最后达到既定目标;三是边缘智能,如今大部分大模型部署在云端,产业界正在思考和尝试将大模型部署到不同的端侧,以实现低功耗、低延时、低成本和更高的效率。四是物理智能,也就是将大模型应用到物理世界,包括无人机、机器人、无人机和工厂,以及交通、通信、电网、电站和其他物理基础设施;五是更为长远的生物智能,推动大模型走向生物体和生命体的连接与控制。
张亚勤表示,新一代人工智能,将带来巨大的产业机遇。PC互联时代的技术架构是“Intel x86+Windows+浏览器+应用”;移动互联时代,“ARM +iOS/Andriod+应用商店+APP”成为主流。而人工智能时代,基础大模型变成操作系统,将构成“GPU/CPU/XPU+基础大模型+IAAS+垂直模型+SAAS”的产业生态。
“移动互联的产业规模至少是PC互联的十倍,而人工智能时代的产业规模至少是100倍甚至更多。”张亚勤说道。